时至清朝乾隆后期,元朝时落居安山的万宁的后代已经“支分派别不下数百户”,而在明朝时所修的《万氏家谱》毁于明末的“兵燹”已逾百年。万珩的长孙万永年不再出外为官、返回家乡后,明知“作谱难,续谱易,续累叶相传之谱易”,而“谱失矣,起而续之难,续犹创也”,仍矢志重修《万氏家谱》。由于原来的谱系已经很难查清、补齐,万永年根据实际情况,在主持重修《万氏家谱》时,在言明昌黎“万氏渊源”之后,以自己的六世祖、得“恩寿官”的庠生万应春(万人杰之父)为一世祖,在《世表》中列出《自一世至九世谱总图》,以及万人杰的三个儿子的《长派谱分图》、《次派谱分图》等。实际上,这已不是完全意义的昌黎《万氏家谱》,但万应春一支的万氏后裔谱系基本得到建立健全,在当时来讲,也就难能可贵了。 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版《昌黎县志》记载,自号“乐山”的万永年活了70余岁,“平生善书,楷法学颜鲁公,行草学董、米,晚年上追钟、王,自成一家,士大夫家多藏之”,民间传说万永年曾在乾隆年间担任嘉庆皇帝的老师,并传乾隆皇帝当时说万永年的“文章平平,字压八州”。 由万永年主持新修的《万氏家谱》,除刊有《万氏渊源碑志》之外,还列有《事迹实录》(据《大明一统志》和《永平府志》记万信、万人杰生平事迹)、《立祭田记》和《谱训十二则》等。《谱训十二则》对万氏后代“敬祀祖先”、“孝顺父母”、“尊敬长上”、“亲爱宗族”、“和睦乡里”、“严饬子弟”、“严肃闺门”、“聘嫁以时”、“勤俭持家”、“预备荒年”、“置立义田”、“冢碣墓志”等一一提出要求与规定。 据目前了解的情况,安山镇的安山街、万庄、后石庄等村,以及新集一带和原属昌黎、现属卢龙的万贯各庄等村的万姓村民,基本均为万宁的后裔;此外,从清朝中、后期开始,也有一些万宁的后裔迁徙到东北的沈阳,河北丰润大唐河村等地,其中也出现了比较有影响的人物,如在“九一八”事变时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黑龙江司令的万福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