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庄浪老谱载之,甘肃万姓有史可考者,世居江南西道汉阳镇(今湖北武汉市),因家居水陆码头,历代先祖多以经商为业,至今湖北万姓大多经营店铺乃先祖遗风也。唐代中叶,安史之乱,战火蔓延,先祖中有一号“万人敌”者,投奔河东太守颜真卿麾下,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后不幸遭暗箭而身亡,所乘黄马越百里还家,载少祖收葬先祖遗骸而长鸣倒毙,故有“黄马救主”之美谈。为嘉义马驮子葬父之功,万氏家族画黄马图腾以奉,这便有了祖籍汉阳万氏供奉“黄马爷”的传说。嗣后,为避兵祸,溯江而上,移居山南西道之万州(今重庆万县市),凭借地利,发展迅速,数百年人口繁衍,遂成万州大姓。
元代至顺年间,有兄弟二人贸易陇右,安居静宁州陲川(今庄浪县万泉乡),此为甘肃万氏之始祖,卒后葬万泉乡堡子梁。万姓入甘第一坟,今尚存,真可谓是甘肃万姓的根也。其后家道中兴尤以读书为重,致有明代嘉靖年间九世祖万里招为韩定王朱融燧之仪宾(亲王的女婿之称谓),万里长子时显入赘通渭王朱谟为婿,其后移家通渭温泉(今第三铺乡)以守别业。时显公之子万正,万厉年间升授四川成都府经历(职掌案牍六品官),后调职靖虏卫,遂举家迁居万家堡,是为郭城房一支之始祖。有清一代,万氏家族经商业农、家道兴盛,据郭城驿文化室藏道光十六年《重建云鹤桥碑记》中载万盛成商号为郭城驿商号之首。同治七年,万廷兰为保护当地名胜清凉山而殉节,后清庭例赠文林郎(文散官),祠乡贤。光绪二十七年,陕甘大旱,吾曾祖兄弟合力救灾,诸公义举,乡民称善,赠以“余恩众受”匾额,清庭授大曾祖万文蔚六品军功、文林郎,二曾祖万文辉举乡饮耆宾。同年秋,二伯祖万宝成赴西安府应试中式举人。光绪三十年,万宝成晋京会试中三甲176名进士、授奉政大夫、五品同知衔、实授山西定襄知县,从此家声丕显。光绪三十二年,万宝成、杨思等五人赴日本法政大学留学,是为甘肃第一批出国留学生(见《甘肃省志·大事记》),并在日本东京创办《关陇》杂志,提倡爱国精神,传播民主思想。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病逝,立载沣之子溥仪为嗣皇帝,宣统登基大典,时任户部主事的万宝成以进士出身、名字吉祥、身材魁梧3个条件当选为大典鸣赞官(司仪),(见《陇史掇遗》邓明撰文“万宝成选为鸣赞官”)。
光绪三十四年,万文蔚创办了会宁县第一所乡村小学———郭城驿小学堂,开会宁县乡村公学之先河。
民国变政后,万氏家族大部分人员涌进了省城,在五福街设有万公馆。受变政的影响,万氏家族接受新思想,男女平等,求学上进。兰州女师首次招考,姑侄姐妹一次考中9人,金城曾传有“万半榜”之佳话。四伯父万继臣南下参加北伐,五伯父万通轩东渡日本入东京大学留学,更为万氏家族的历史增添了光彩。全国解放以后,万通轩出任省立靖远师范学校校长,并出席甘肃省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协商委员。上世纪八十年代,二姑母万静基先后为兰州、会宁、海原等地捐款近20万元资助办学及儿童、残疾人事业,受到省人民政府的嘉奖。万氏家族多与陇上名流之家联姻,如范振绪之长媳乃万宝成长女,杨思之侄媳乃万宝成侄女,邓春兰之媳乃万宝荣之女,万静基之婿乃留法学生冯翰英,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关系。自庄浪始祖入甘郭城房万氏一支至吾辈者为二十七世,我等一祖之辈16人,除散居北京、西安、乌鲁木齐者3人,郭城驿现居5人,而一半居于兰州,已发展为22家,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兰州市的建设和发展,做着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