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城团氏族(县城一带)
南郭李氏 五代周宰相李谷之后,自洛阳迁入本境南郭南晒洞李氏 明洪武四年,自江西吉水县迁徙此山背李氏 明洪武时,自江西大和县迁徙此(疑为泰和县)南弯李氏 明初自江西徙此枣子圆李氏 自江西徙此
白沙团氏族(现梅麻浆一带)
偏溪李氏 唐乾符时自苏州迁县境水尾,后分徙于此龙村李氏 明洪武时自茶陵徙此
黄沙团氏族(现黄沙、长村、东风、天塘一带)
元壁李氏 宋仁宗时自郴州徙此郁水塘李氏 宋高宗时自县城徙此鹧鸪坪李氏 宋孝宗淳熙时自江西徙此,包括枧渡、山上、石头寨、沙坪等地坪家塘、车头李氏 宋宁宗嘉泰时自里田村徙此 (据我了解,此两支由一六镇水北岸村迁居)石山脚李氏 宋度宗咸淳时自本境石龟徙此 (包括廖菜田)长村李氏 宋时自江西吉水县徙此杏里李氏 明初由茶陵卫戍本境大坪李氏 明初由茶陵卫戍本境水源山李氏 明宣德时自福建上杭徙此渔家山李氏 明成化二年自一六水北岸徙此大元李氏 世系与南郭李氏相同笠头洞李氏 清处由谭源东徙此
笆篱团氏族(现笆篱、白沙、一六、天塘等地)
水北岸李氏 元末自江南庐州府庐江县吴山巷徙此对江水李氏 明初由茶陵卫戍本境,包括坳背寮、斜坡桥、蜡圆背、黄泥冲、落角塘、半土岭桐木湾李氏 原籍茶陵,明洪武时调防郴州,明正统调守笆篱堡。属村有毛栗坳、月塘、江古岭、白虎圩等处
栗源团氏族(现栗源、关溪、岩泉、一六等地)
石街头李氏 宋理宗绍定时自郴州徙此北岸李氏 南宋末徙此平山李氏 世系与南郭李氏相同,明初徙此香口洞茶园李氏 自郴州徙此,迄今传三十七代上田李氏 清乾隆时著籍本境,后由笆篱竹江徙此
赤石团氏族(上乡一带)
黄溪李氏 宋宁宗嘉定时自长沙县徙此中和乡李氏 宋末其先人官江西,弃官隐此吾作塘李氏 明洪武时自资兴县徙此黄策李氏 初居衡州,徙里田塘湾,明洪武时徙此厦城李氏 明末徙此
有着“开国女将”之称的李贞,1908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6岁当童养媳,1926年参加革命,次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湘赣和湘鄂川黔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她曾任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她常说:“是党给了我信心和力量”。
她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是一位真正的革命女将。
抗日战争时期,她奉命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历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组织部组织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保卫延安和解放大西北等重大战役。新中国建立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担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1953年任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对加强部队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她曾和许广平率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苏联,向苏联人民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扩大了中国妇女在国际上的影响。1957年,她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为军队法制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75年10月后,任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等职。
她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十三大特邀代表、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0年3月11日病逝。她在遗嘱中交待:将平时节省下来的工资,一部分交党费,一部分捐献给宋庆龄儿童福利基金会,一部分捐献给甘泗淇的家乡湖南宁乡县作办学补助。她是为党为人民戎马倥偬、艰苦奋斗了64个春秋的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是身经百战的的巾帼将领,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